website qrcode

手机站

用深圳“速度”,打造深圳“模式”的装配式建筑!

来源:中国房地产网浏览数:226

用深圳“速度”,打造深圳“模式”的装配式建筑!

从土木到砖石再到钢筋混凝土,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用来建造房屋的材料逐渐升级,建造方法也越发先进。装配式建筑的出现刷新了以往的建设模式,将所有部件部品在工厂预先生产好,再运到工地现场进行组合、连接、安装,这种方式有效地减少了材料损耗,缩短工期。


在未来10年,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面积中的比例将从目前不足5%上升至30%,装配式建筑已然成为科学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深圳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经济特区之一,也是国家住宅产业化示范城市,将装配式建筑提升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战略高度,努力打造全面推进装配式建筑的“深圳模式”。


2017年装配式建筑将达16个


所谓的“深圳模式”,即“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EPC+BIM”的4位一体推进模式。作为我国首个住宅产业化综合试点城市,深圳出台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支持政策。今年1月,时任深圳市市长许勤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对2017年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要求——推广装配式建筑和合同能源管理,加强建筑废弃物源头减排和综合利用,新增绿色建筑面积800万平方米。


随后深圳就迎来了装配式建筑重大利好政策,陆续发布了深建规1、2、3号文,即《关于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的通知》、《深圳市装配式建筑住宅项目建筑面积奖励实施细则》、《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关于装配式建筑项目设计阶段技术认定工作的通知》,促进深圳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发展和绿色建筑高质量、高标准发展。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副局长邝龙桂对媒体表示,发展装配式建筑有三个意义:提升工程建设质量,提升工程建设效率,实现节能减排。他介绍,深圳是国内最早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城市之一,将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作为建设领域打造“深圳质量”、“深圳标准”的重要内容。


“深圳从项目实施、招投标、施工许可、质安监管和验收、造价、资金扶持、项目认定等环节全方位推出了支持和鼓励措施。最值得一提的是给予项目奖励和资金扶持——对于自愿实施装配式建筑的项目给予3%的建筑面积奖励。”邝龙桂指出。


据悉,2016年深圳全市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项目8个,总建筑面积61万平方米,在建项目逾110万平方米,已落实47个,总建筑面积约450万平方米;2017年计划开工项目近16个,总建筑面积约135万平米。


未来深圳将从三方面发展装配式建筑:一是建立健全装配式建筑体制机制,制定市政府的政策文件,联合各部门共同推进此项工作。二是扩面提质促进规模化发展,将推进工作延伸至不同的结构体系和建筑类型,在住宅建筑率先实施装配化建设的基础上,将装配式建筑推进工作的覆盖面扩大到、医院、商业楼等公共建筑,同时不断提高预制率和装配率的要求。三是强化队伍的能力建设,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认同感和关注度。


鹿丹村过去被称为“海沙楼”


由中建五局广东公司承建的中海鹿丹名苑项目,即中海天钻,经过一年的建设已于去年功封顶。该项目正是目前国内最高的装配式住宅大楼,是由深圳市政府主导的商品房拆除改造项目,民心工程。按照相关规划,该项目采用高层塔楼交错布置的形式,结合底层架空处理,营造小区内部良好的通风环境。通过交错布局和户型的特殊处理,形成内部看花园、外部看景观的朝向布局。


中海天钻的前身是鹿丹村,这个在1989年竣工即成为当时深圳最高档的小区,与香港仅一河之隔。作为深圳大型福利住宅小区,吸引了深圳大量精英人士入住,包括工程师、教授、公务员等。不过,这个曾经入住即代表身份的小区,却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暴露工程质量问题,房屋存在渗水漏水、墙体开裂等质量安全隐患,被外界称为“海沙楼”和“斑马楼”。


从2000年起,部分鹿丹村业主开始要求政府对该小区进行整治。直到2013年1月,《鹿丹村片区综合改造工程房屋征收补偿方案》才公布,该小区成为深圳首个以政府为主导,进行整体拆除重建的老旧住宅小区。


2014年12月31日,鹿丹村片区综合改造工程重建项目正式启动挂牌。该项目不仅在出让方式上有所创新,同时该项目的可售商品住房还将成为深圳市开展住宅产业化的试点项目。


据彼时的出让公告显示,该宗地中的商品住房部分,按照《深圳市住宅产业化试点项目技术要求》开展住宅产业化试点工作,包括预制率不低于15%,装配率不低于30%。项目要遵守国家和深圳市有关绿色建筑建设标准,建成后绿色评价应至少达到绿色建筑我市铜级或国家一星级标准以上。


即便鹿丹村地段极佳,周边不仅居住氛围成熟,配套完善,离蔡屋围核心商圈仅十多分钟步行路程。但是对于开发商来说,要将该项目打造好,必须寻找拥有产业化生产技术的承建商,或拥有相同技术的总包单位,才能完成任务。


在2015年2月的拍卖现场,吸引了万科、中海、招商蛇口等8家房企,最终中海地产以8.88亿元拿下该项目。随后该项目被规划成中海的国际顶端豪宅项目,尤其是定制化豪宅,需要基本标准和产业化支撑,同时也需要房企内部强有力的管控能力。


蝶变成中海天钻之路


在低矮建筑中高高矗立的中海天钻项目,还没脱去施工的绿色“外衣”。中房智库研究员在项目现场找到了施工负责人。


“中海天钻采用了预制凸窗、预制楼板、预制楼梯共2500件预制品。预制率达15%以上,装配率达50%以上。15%的预制率看上去好像不高,但是对于超高层住宅来说,相当具有挑战性。因为超高层住宅的单方混凝土含量要比常规住宅要高很多,而且超高层做装配式住宅的约束条件要比常规住宅多,所以这个项目的装配式建筑方式,对于超高层装配式住宅来说,是很有意义的。”该负责人表示。


据悉,目前中海天钻是是全国首例超高层产业化住宅,8#楼约148米,9#楼约126米,采用了户型的标准化设计、全铝模装配化施工、定制化装修、全过程的BIM信息技术。


具体来说,预制凸窗,预制叠合板,预制楼梯三种构件,标准层采用了可重复利用的铝合金模板施工。


最具突破的在于预制叠合板,除了天花的平整度和交付外观有了很大的提升,在项目实施之前,通过自主模拟实验及技术分析,突破性地使用了5公分的桁架式预制叠合板,而国内其他项目都是6公分的板。这样做,能够有效提升室内的净高。


而预制凸窗采用的是中海海龙在香港的成熟的内浇外挂技术,实现窗框与预制构件一体化连接,解决了常规的窗边渗漏的问题,同时在细部的节点处理上,也是成熟的,经得起时间检验的。


另一方面,预制楼梯则采用先进的滑动支座的节点技术,而不是需要钢筋锚固的固定支座技术,在施工便利性上有很大的优势。


为何三种构件都采用了铝合金模板,该项目施工负责人对中房智库研究员解释称:“作为超高层项目,采用铝合金模板可以实行多周转,相比传统的木模板在经济性、施工便利性和绿色方面都有比较大的优势。预制构件采用跟建筑主体一样的材料,施工便利和兼容性好。”


该负责人还指出了,预制构件的一大特点是在工厂生产,在质量方面相比现场浇筑有很大的提升,这是行业推进装配式建筑的一个方面。“项目还在施工阶段,后期的验收、淋水试验、入伙前检查等质量控制环节,会进行统计及后评估分析。”


为了达到当时拍卖的绿色建筑建设标准,中海天钻也将绿色节能与智能宜居相结合,装配了全屋净水系统、除霾防PM2.5系统、新风置换系统、首创双栖泳池、小区夜光跑道、生态海绵社区等等。不仅如此,该项目还采用了雨水回收系统、光导管节能系统、保温隔热系统、夹胶中空玻璃隔音系统等等,取得英国BREEAM二星级绿色建筑认证。


中海地产产业化战略的全国部署


为何中海地产在拍卖的时候能打败同样拥有产业化建设经验的万科?这背后不得不提到中国海外集团旗下的深圳海龙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在深圳、合肥拥有十多万平方米的生产与储运基地,拥有独立结构设计所及住宅产业化实验中心,通过BIM设计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管控。


尤其是海龙构建厂在香港做产业化建设已有20多年历史,被外界称为“产业化住宅的黄埔军校”。它的建设水平达到英国质量监控标准,后者是世界产业化技术最高标准。


产业化住宅的优点除了与工业化相结合,显著提高了工程效率,也为现场合理组织交叉施工提供条件,能大幅度缩短项目工期。同时用工厂化生产替代相对粗糙的混凝土现浇作业,大幅提高项目质量。不仅如此,还能减少施工现场工人的需求,降低能耗,节能环保。”


目前国内最大体量以及设计要求最高的合肥保障房项目,正是海龙构建厂的项目。资料显示,合肥中海万锦花园是中海地产在产业化之路上又一次大胆的创新与探索,也是国际上首例将预制装配式技术与“健康建筑技术体系”有效集成的项目,以63%的预制装配率在高端住宅中实现了全面的健康保障,并获得国家首批“健康建筑设计标识”。


而深圳的中海天钻则是作为中海地产在内地高端产业化住宅的一个示范项目。“中海天钻是目前国内高标准、技术领先的住宅项目,更是中海的口碑项目,延续并提升了中海地产豪宅打造能力。将产业化技术运用于高端住宅,提高产品品质,提供高品质居住体验,是中海地产产业化战略与其他地产开发商的不同之处。”中海地产工程部相关负责人对中房智库研究员表示。


上述负责人对中房智库研究员解释称:“中海地产之所以在合肥外又选择深圳进行产业化住宅打造,除了企业自身发展需求,还有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未来中海地产将按照五大区域,每个区域内布点一个城市进行第二批产业化带头项目实践。”


据悉,继深圳中海天钻的示范作用之后,中海地产已经将产业化技术进行了推广,目前已经完成了产业化战略的全国部署,在北京、上海、成都、济南等项目中运用,这一批项目将会在近一两年陆续建成,届时,业界将会看到中海地产关于产业化住宅的新一轮动作。